

是否经历过走路多了大腿根、腹股沟或臀部隐隐作痛,休息一下又好了?或者膝盖总莫名疼痛,却找不到原因?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困扰,要警惕一种可能的髋关节疾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简称DDH)。
我们可以把髋关节想象成一个“杵臼”结构。正常情况下,骨盆上的“髋臼”像一个深邃的“碗”,能完美包裹住大腿骨顶端的“股骨头”。这样,我们在行走运动时,关节活动顺畅无痛。而DDH患者的“碗”天生比较浅,无法完全包住股骨头。当这个不稳定的结构长期受力,股骨头就会直接与髋臼边缘发生异常摩擦,引发疼痛,并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DDH的症状具有迷惑性,容易被误诊,需要特别留意四点——
核心症状:髋关节周围、腹股沟深处、臀部出现疼痛,尤其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
伪装成膝盖问题:早期疼痛可能出现在膝盖周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膝关节扭伤或生长痛。
伪装成腰椎问题: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越来越严重,范围也可能从膝盖“爬”到整个大腿根和髋部,此时又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长短腿:在髋关节“全脱位”的严重情况下,患侧的腿会明显变短,这是肉眼可见的信号。
如有上述症状,尤其疼痛反复发作,要考虑DDH可能。
很多人确诊DDH时已经二三十岁甚至五六十岁,难免疑惑:“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得‘发育不良’的病?”这正是DDH的特点。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但症状可以在成年后才显现。尤其在亚洲,由于体型相对小、剧烈运动较少,加上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很多患者的髋关节在年轻时足以“应付”日常活动,直到中青年时期,随着关节磨损累积到一定程度,疼痛才爆发出来。
DDH的治疗并非只有换关节一条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选择最佳方案。要提醒的是,这是一种会持续进展的疾病,如因害怕手术而一味等待,只会让关节状况越来越差,最终可能错失“保髋”时机,只能选择置换人工关节。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医生)
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