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定监护如何监督,才能保障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权益?老人过户房产后,如何保障居住权?离婚后遭遇家庭暴力,能否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10月28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召开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暨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至2025年9月涉老民事案件审判情况,通报并解读10起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近三年受理涉老民事案件13408件
白皮书指出,2022年至2025年9月,嘉定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民事案件13408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案件类型来看,受理的涉老民事案件中,类型以合同类、侵权(人格权)类纠纷为主,家事类、物权类、特别程序类案件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出老年人法律需求多样,人身财产安全与家庭关系是核心利益所在。
涉老民事案件的特点,包括涉财产安全与生活服务纠纷高发、侵权风险呈现“多元化”趋势等。在家事类纠纷方面,继承类纠纷占比超过55%。赡养类纠纷与如何确保老有所养直接相关,“分不到财产不赡养”成常见矛盾。
如何预防和化解涉老民事纠纷?白皮书提出对策建议:一是端口前移,以精准普法,增强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例如走进养老机构、老年大学,开展专题讲座;设立“法治驿站”,定期提供法律咨询等。二是全程融入“适老”理念,构建全域覆盖的涉老诉讼服务通道,专人指导老年人使用“微诉讼”等工具等。三是专业审判与柔性解纷结合,组建专业涉老合议庭或审判团队等。四是配套升级监护制度,维护特殊老年群体合法权益,推广老年人意定监护,构建多元监护协同兜底体系等。
通报10起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嘉定区人民法院还通报并解读了《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这10起典型案例,涵盖老年人财产权益、人身安全、消费保障、养老服务、监护程序等多个关键领域,法院以公正高效的司法裁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朱某甲诉朱某乙监护人责任纠纷案”,明确监护人的核心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彰显了司法对被处于监护状态的老年残障人士财产权益的强力保护。
“严某某诉陈某赡养费纠纷案”厘清赡养义务边界,既明确子女不得以家庭矛盾免除赡养义务,也规范父母不得不合理加重部分子女负担。
“赵某某等诉陶某乙排除妨害纠纷案”“申请人某某监护中心申请变更监护人案”则从居住权益、监护机制创新出发,通过“附义务赠与保护居住权”“财产三分离监护模式”,为特殊老年群体权益保障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当天,覆盖嘉定区12个街镇的4个派出法庭组织辖区居民在线观看发布会,并向居民代表赠书。
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